

本课程内容系统全面,遵循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,主要涵盖七大知识模块:
简谱基础:掌握音名、唱名体系及简谱记谱法规规则,为学习儿童歌曲打下基础。
节奏与节拍:深入学习和模仿各种时值的音符、休止符及12种常见节奏型(如二八、四十六、附点、切分、三连音等),培养稳定的节拍感。
五线谱与乐音体系:系统学习五线谱记谱法、谱号、调号以及演奏记号、表情术语,掌握音乐世界的“通用语言”。
音程:理解音程的概念与构成,辨析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,为学习和声与调式建立基础。
和弦:掌握三和弦、七和弦及其转位的结构与音响色彩,初步了解和弦在儿童歌曲伴奏中的功能。
调式:重点学习C大调与a小调(自然、和声、旋律)的音阶结构与调式特性,理解调式中的和弦功能。
综合视唱与应用:将所有理论知识融入视唱实践,精准演唱大量中外经典儿童歌曲,并进行简谱、五线谱的互译与儿童音乐活动设计。
完成本课程后,学生将能够:
知识目标:系统阐述音乐基本要素(音高、节奏、音程、和弦、调式)的概念与相互关系;比较简谱与五线谱两大记谱体系的异同与规范。
能力目标:
技能应用:准确识谱、视唱并拍奏儿童歌曲,具备处理复杂节奏与音程的实践能力。
教学设计:能针对幼儿音乐启蒙目标(如节奏训练、音准培养),独立设计科学、有趣、完整的音乐微课活动方案。
技术融合:熟练运用音频、视频录制与编辑等现代教育技术完成作业与项目展示。
素质目标:锤炼精益求精、一丝不苟的“工匠精神”;在小组协作中提升团队沟通与合作能力;通过大量中国优秀儿歌的演唱与分析,树立文化自信与职业认同感,立志用音乐传播真善美。
学前教育专业在校学生:作为专业必修课,是学习声乐、钢琴、幼儿歌曲弹唱、舞蹈等后续课程的基础。
幼儿园在职教师:希望系统提升自身乐理知识、视唱能力与音乐教学水平的教师。
儿童音乐教育爱好者:对儿童音乐教育感兴趣,希望掌握基础音乐理论与教学方法的初学者。
混合式教学模式:采用“线上自主学习+线下精讲实践”的模式。线上通过国家级精品慕课(如《音乐奥秘解码》)学习知识,线下课堂聚焦技能训练、难点解析、协作展示与点评,实现个性化与高效化学习。
实践导向,学做一体:课程所有理论均围绕“儿歌”案例展开,强调“学中做,做中学”。通过节奏模仿、旋律模唱、儿歌表演唱、视频作业录制等多样化任务,将知识转化为可应用的教学技能。
思政育人,文化浸润:课程深挖思政元素,将“工匠精神”、“文化自信”、“家国情怀”自然融入教学。通过演唱《太阳,祖国》《礼貌歌》《共产儿童团歌》等作品,在音乐实践中完成价值引领,培养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的幼教人才。
综合评价体系:考核方式多元,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。平时成绩(线上学习、课堂表现、作业)与期末考核(理论笔试+视唱视频)并重,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理解、技能掌握与综合应用能力。
副教授,民进会员,花腔女高音,双师型教师,哈尔滨市音乐家协会、戏剧家协会、学前教育委员会会员。参与省级新文科项目等课题4项;发表学术论文8篇;获音乐教学相关外观设计专利3项;个人获课程思政/创新教学等5项省级以上教学奖,指导学生获得省级以上奖项4项。